> 要闻

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杜跃平:给民营企业吃下“定心丸” -澳客竞彩

中国网西安讯(吴宇婷)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,与“高质量发展”这个首要任务息息相关,与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”这个任务紧紧相连。

图片7

9月5日,“‘榜样的力量’聚焦陕西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”主题宣传活动在西安启动,来自陕西省重点行业领域优秀民营企业家和行业专家齐聚一堂,汇聚一堂,把脉民营经济发展趋势。

今年7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《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》(“以下简称“《意见”》提出了31条具体举措,涵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、政策支持、法治保障,以及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八个方面,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和制度性安排,并落实到具体的政策举措。

图片8

“民营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,《意见》中提出,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宣传报道,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和社会价值感。”启动仪式现场,西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、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杜跃平作主旨发言时表示,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,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勇立潮头、争当时代弄潮儿,此次活动的举办,通过宣传和弘扬陕西民营经济的优势和特色,讲好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故事,一定会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,引导和促进陕西的民营企业家增强信心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、高质量发展。

杜跃平围绕《意见》,剖析了民营经济发展趋势。他表示,《意见》的发布,无疑是给民营经济吃下了一颗定心丸,为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新蓝图。长期以来,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、促进创新、增加就业、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,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
据统计,我国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超过1.18亿户,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1085.7万户增长到2023年5月底的5092.76万户,在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中,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%,民营企业在企业中的占比由79.4%提升至92.4%。民营经济贡献了50%以上的税收,60%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,70%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,80%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,90%以上的企业数量。在外贸上,民企从2019年起成为第一大外贸主体,2022年占比达50.9%。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民营经济为我国经济增长恢复,社会发展稳定,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杜跃平表示,陕西省作为内陆改革开放高地,面对复杂变化的环境,2019年以来,陕西省先后推动出台了《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》、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1-2023年)》、《大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》,持续完善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、科技创新、要素保障等方面机制,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的政策环境,切实为民营企业在发展上解忧、环境上解压、政策上解惑、帮扶上解渴,引导民营企业增强信心、轻装上阵、大胆发展。

“民营经济在陕西全力推进‘追赶超越’、‘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’和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’的历史进程中,做出了重要贡献,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重要力量。”杜跃平表示,从经济总量上来看,2022年陕西省生产总值达3.28万亿元,位居全国第十四位。以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大致衡量民营经济占比,2021年,陕西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约51.4%, 2022年为51.6%;2022年,陕西省535.8万户经营主体中民营占到98%,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近一半的gdp、近一半的投资、近一半的税收和近40%的进出口额,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6.9%,全省“五上”企业中民营企业占到86.4%,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占到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95%,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.6万余家。

“可以预想到,未来在科技、文化、教育,旅游,包括重要的国防科工、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,都会呈现一片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景象。”杜跃平说道。

来源:  责任编辑:邹钰坤

网站地图